辽源矿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辽矿公司”)开采的辽源(1955年之前称“西安”)矿区已经有百年历史。从1911年(清宣统三年)煤矿开采到现在,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。1911年首建富国公司后,西安(现辽源)矿区“煤窑热”接踵而至。规模不等的商办煤窑遍布矿区。1917年到1920年,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到西安(辽源)矿区,先后成立了三家中日合办的煤矿公司,导致矿区商绅合资公司与中日合办公司并存。1927年8月,东北军阀张作霖投资整合当时的十家中资商窑公司,成立西安煤炭公司,使西安(辽源)煤田有了统一的、具有官商合办性质的管理机构。日资经营的“明治西安炭矿”被局限在泰信、健元、健兆三个公司范围内。1931年4月,西安煤矿公司并入东北矿务局管辖,更名为东北矿务局西安煤矿公司。截止1931年11月,西安煤矿公司资产达300万银元,职工2 000多人,年产量近20万吨,已经发展成为一座资产较多、规模较大的煤矿。
1931年“9.18”事变后,西安(辽源)煤矿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。1932年元月1日,东北矿务局西安煤矿改名为“西安炭矿股份有限公司”,原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、退役大佐、“皇姑屯事件”的罪魁祸首、臭名昭著的河本大作担任首任总办(理事长)。西安(辽源)煤矿从此被日本帝国主义蹂躏长达14年之久。期间隶属关系和企业名称几经变化,先后称“满洲炭矿株式会社西安煤炭公司”、“西安炭矿”、“西安矿业所”、“西安炭矿株式会社”。日本帝国主义在西安(辽源)矿区,实行法西斯统治,疯狂推行“以煤换人”的政策,大肆掠夺煤炭资源,到1944年,矿区煤炭年总产量已经达到209万吨。1931—1945年14年间,日本帝国主义共计在辽源矿区掠走煤炭1 542.4万吨,矿区煤炭资源遭到严重破坏,留给矿区的却是满目疮痍、贫穷落后和死难矿工的累累白骨。
1945年“8.15”祖国光复后,苏联红军抵达矿区,实行军事管制。同年9月30日,东北民主联军和中共东北局派员接管矿区,成立工农妇青联合会,10月改为矿区职工总会,为矿区的领导机构。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实施战略转移,国民党部队占领矿山。6月国民党政府经济部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室委派接收大员接管矿山。11月成立西安煤矿有限公司,下辖大成、富国、泰信、东城、平岗5个矿。
1947年6月3日西安(辽源)解放,成立西安矿电委员会,同时管理西安(辽源)煤矿和西安(辽源)发电厂。8月矿山与发电厂分设,成立西安煤矿公司。1948年10月1日,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,正式成立西安矿务局,下设大成、泰信、富国、东城4个办事处。1950年7月17日,撤销东城煤矿,合并到泰信煤矿。1952年9月10日,撤销大成煤矿,合并到富国煤矿。1955年2月14日,东北煤矿管理局将辽东省管辖的地方煤矿平岗煤矿划归西安(辽源)矿务局领导。因为西安县更名为辽源市,1955年10月1日,煤炭工业部决定将西安矿务局更名为辽源矿务局。1955年12月1日西安竖井建成投产,并成立西安煤矿。1965年2月富国矿撤销。1970年10月1日,梅河一井建成投产,并成立红旗煤矿,1972年12月改称梅河煤矿,并相继建成了七对井口。1998年10月,根据中央关于煤炭部所属全国统配煤矿下放地方管理的决定精神,辽源矿务局划归吉林省领导。2000年1月,平岗煤矿从平岗截齿厂划出,并入泰信煤矿管理,称为“泰信煤矿平岗片”,对外机构保留。2001年4月,成立金宝屯煤矿(在建矿)。2001年6月1日,泰信煤矿(包括“泰信煤矿平岗片”)依法破产关闭。2001年6月,梅河综合企业公司改名成立红梅矿。2003年12月8日,西安煤矿依法破产,并随后重组西安煤业公司。2004年6月1日,金宝屯煤矿正式建成投产。2005年7月23日,经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决定,万宝煤矿划归辽源矿务局管理。因安全无保障、扭亏无望,在2006年11月23日,经省煤管局和省政府批准正式实施破产关闭。2005年12月22日,辽源矿务局改制为辽源矿业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。2006年3月1日,龙家堡煤矿矿井建设开工。2007年12月5日,成立富源县晶圆煤业公司,着手云南省富源县煤田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。2008年3月,收购贵州坪子煤矿并加以改造,使之成为公司所属煤矿之一。2009年7月11日,龙家堡煤矿建成投产。2014年,辽矿公司所属煤矿包括西安煤业公司、梅河煤矿、金宝屯煤矿、龙家堡矿业公司、红梅矿、贵州坪子煤矿,生产能力近千万吨。此外,还有正在筹建的云南富源煤矿,以保证矿区的接续发展。
解放以来,辽源煤矿不断发展壮大,逐步发展成为跨地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。截止2014年,所属煤矿从原来的辽源地区,发展到外省市。除了原有的辽源煤田外,域外煤田已经涉足吉林省的通化、长春、松原,内蒙古的通辽,贵州的毕节和云南的曲靖等地区。煤炭产量1949年127.95万吨。20世纪50—90年代,基本保持在300—400万吨左右。2002年全局煤炭产量发生突破性的转机,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,一年一个大跨越。2004年跻身中国煤炭工业企业100强企业之中。2005年煤炭产量完成711.2万吨,比“九五”期末的2000年增产402.2万吨,翻了一番多,产量相当于过去的两个辽源矿务局的产量。2009年,实现煤炭产量1 101万吨,跨入千万吨煤炭企业行列,并连续四年保持年产煤炭千万吨以上。2011年,煤炭产量完成1 313万吨(含经营煤120万吨),是迄今为止辽源煤矿原煤产量之最。
在大力发展煤炭生产,致力于做强做大煤炭主业的同时,辽源煤矿坚持“以煤为主,多种经营”的方针,大力兴办地面工厂,发展多种经营。20世纪60—90年代,曾经有机电总厂、矿山机械厂、铁道器材厂、水泵厂、平岗截齿厂、十四厂、矸石空心砖厂、暖通制件厂、多种经营总公司、建井工程处、建筑安装工程公司。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和同业整合,到2015年,直属地面工厂和多种经营单位,主要有吉林省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、方大锻造有限责任公司、辽源泵业有限责任公司、新型墙体材料公司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、兴达公司(集体企业)等,年生产经营总额10亿元。主要产品有采掘机械、矿用水泵、煤矿机械配件、汽车配件、建筑材料等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矿建公司可以承建矿井建设安装和工业、民用土建工程等。
矿区文化教育、医疗卫生、公共服务等事业,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,职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。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极大地提高了职工及其子弟的文化素质。学校从解放之初的几所小学,发展到2005年底移交地方前的中(高中)、小学校20多所。矿区卫生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壮大。公司总医院已经晋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,在辽源地区卫生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,职工及其家属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,健康水平愈来愈高。职工住房条件不断改善。在原有公司投资兴建职工住宅,逐步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的基础上,2005年开始,国家治理采煤塌陷区政策、城市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实施,给矿区职工住房的改善带来了巨大转机。职工普遍住上了宽敞明亮、生活设施齐全的供热楼房。职工收入持续增涨,2014年全公司职工年平均收入52 332元。吃穿住用行等各个方面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。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型矿区伴随着“中国梦”的步伐,正在蓬勃发展。